怎么说呢,有时候你看着这个世界,会觉得它特别魔幻,比任何一个编剧写出来的本子都离谱。
上一秒你还觉得俩人是铁哥们,好得能穿一条裤子,下一秒其中一个就能毫无征兆地给你另一个一记大耳光,完了还一脸无辜。
这不,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,最近就上演了一出“最佳旁白”。
他对着镜头一脸严肃地说,特朗普总统当年那通关税组合拳,特别是砸向印度的那些,简直是神来之笔——不过是帮咱们中国送上的一记史诗级助攻。
我听完这话,愣了半天,差点以为是哪个脱口秀演员写的段子。
这哪是外交分析,这分明是顶级“甩锅”现场加官方吐槽啊。
就在华盛顿这边还在为“谁是卧底”争论不休的时候,印度总理莫迪的专机,已经带着一股咖喱和决心的混合气息,降落在了天津。
这个时间点,这个场景,你告诉我这不是算好的,我都不信。
这简直就是给沙利文的PPT配上了实践案例,还是带画外音的那种。
莫迪老爷子一下飞机,双手合十,姿态摆得足,话说得更妙:“中印关系,有其自身逻辑,不受第三方影响”。
啧啧,听听。
翻译过来就是:我跟谁交朋友,是我家的事,隔壁村那个爱嚷嚷的,麻烦把您那大喇叭关一下。
这话说给谁听的,大家心里跟明镜儿似的。
时间往前倒几年,那会儿的美印关系可不是这样的。
我记得那阵子,媒体上全是“美印蜜月期”的调调,从奥巴马搞“重返亚太”开始,印度就成了华盛顿眼里的香饽饽。
两国海军在印度洋上搞的联合军演,那阵仗,跟拍好莱坞大片似的,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“我们是最好的兄弟”。
那时候,你要说印度会和美国翻脸,简直就像说太阳会从西边出来一样可笑。
可特朗普这哥们,你永远不能用正常人的逻辑去预测他。
他脑子里装的不是地缘政治,而是一本巨大的、写满了“我不能亏”的生意经。
他看着美印贸易逆差,越看越不爽,感觉自己像是那个请客吃饭还被嫌菜点得不好的冤大头。
然后呢?
然后就掀桌子了。
一觉醒来,印度人发现,他们卖到美国的纺织品、珠宝,关税直接飙到了50%。
啥概念?
就是你开个包子铺,对面那个天天来买包子的大主顾,突然跟你说,从今天起,你卖我一个包子,得先给我五毛钱。
这生意还怎么做?
这不是贸易,这是明抢。
印度那些纺织厂的机器瞬间安静了下来,工人们茫然地站在厂门口,不知道明天的饭辙在哪儿。
你看,这就是纯粹的商人思维和政治家思维的根本区别。
商人想的是这一单我赚了多少,而政治家想的是,我能不能和你长期合作,把市场一起做大。
特朗普显然是前者,他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,撕毁了所有建立在“长期信任”基础上的默契。
所以,当你的“老大哥”不但不罩着你,反而天天琢磨着怎么从你口袋里多掏几个钢镚儿的时候,你怎么办?
印度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。
莫迪飞来了中国,参加上合组织峰会。
那个原本要向美国采购的无人机大单,也“暂时”搁置了。
这“暂时”二字,就跟情侣吵架时说的“我们都冷静一下”一样,懂的都懂。
与此同时,咱们在干嘛呢?
没空去打嘴炮,也没空去搞什么小圈子。
咱们就干一件事:修路、架桥、拉网线。
“一带一路”这个事,说白了,就是个超级阳谋。
我们不跟你谈虚的,就问你一句:想不想发财?
想,那就上车。
中老铁路通了,老挝的水果就能坐着火车直达昆明;雅万高铁跑起来了,印尼的通勤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。
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,不附加任何让你憋屈的政治条件。
我们不要求你站队,也不逼你做什么二选一。
我们提供的,是一个新的选项,一个“除了听那个喜怒无常的大哥吆喝之外”的另一种可能性。
所以沙利文说特朗普帮了我们“大忙”,这话既对,又不全对。
特朗普的极限施压,确实是个强大的催化剂,它让很多还在犹豫的国家,一夜之间就看清了“美国优先”的真面目。
但真正让天平倾斜的,还是我们自己这几十年的埋头苦干。
如果你自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,那就算别人送上再好的助攻,你也进不了球。
现在这盘棋,越来越有意思了。
印度这个昔日的“不结盟运动”扛把子,如今正在用一种更现代、更务实的方式,重新演绎着“不结盟”的精髓。
它不是在东西方之间摇摆,而是在所有选项中,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一个。
所以说,谁赢了?
谁输了?
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过时了。
在这个新的世界格局里,已经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懂得如何在这种复杂关系中,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的聪明玩家。
而这场游戏的规则,正在被悄然改写。
南京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