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里姆林宫一纸声明撕下最后伪装,俄罗斯与北约进入前所未有的直接对抗状态,俄乌冲突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“北约已经与俄罗斯直接交战!”9月15日,俄罗斯官方向全球媒体发出正式通告,彻底重新定义与西方军事联盟的关系。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·佩斯科夫明确表示:“北约正在向基辅提供间接和直接支持,因此可以绝对肯定地说,北约已经成为交战方。”
这一声明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全新阶段,俄罗斯首次官方认定北约为其直接交战对手。
法律宣战:俄方完成战略定性
俄罗斯此次通告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经过数月法律和战略评估的最终决定。俄国家安全会议多次闭门讨论后认定,北约成员国对乌克兰的支援已远超“军事援助”范畴,构成实际参战行为。
根据俄罗斯法律专家解读,北约国家不仅提供武器系统,更直接参与情报收集、目标识别、作战计划制定甚至实战指挥,这已经完全符合国际武装冲突法中的“参与敌对行动”标准。
俄外交部已开始据此重新评估与北约国家的外交关系,不排除进一步降级甚至断绝与某些北约成员国外交联系的可能性。
军事现实:北约早已深度参战
从战场实际情况看,北约的参与程度确实远超一般军事援助。乌克兰军队使用的“海马斯”多管火箭系统、M777榴弹炮、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等高端装备完全依赖北约供应。
更为关键的是,北约提供实时战场情报和目标数据。美国国防部前官员公开承认,西方提供的卫星影像、信号情报和无人机侦察数据直接用于乌军作战行动。
北约成员国还培训了超过10万名乌克兰士兵,包括在英国、德国和波兰的军事基地进行专业化训练。这些受训人员返回战场后,显著提升了乌军作战能力。
历史转折:欧洲安全架构彻底崩塌
俄罗斯将北约定性为交战方,意味着欧洲自冷战结束以来构建的安全架构彻底崩溃。1997年建立的俄罗斯-北约基本文件正式失效,双方关系回到比冷战时期更危险的对抗状态。
这一变化将迫使欧洲各国重新定位自身安全战略。德国已宣布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2%,波兰计划将军队规模扩大一倍,北欧国家纷纷放弃长期中立传统申请加入北约。
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表示:“北约东扩已经导致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。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乌克兰冲突,而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代理人战争正在转变为直接冲突。”
混合战争:新型冲突模式成型
俄罗斯与北约的“交战”不同于传统战争形态,而是一种融合军事、经济、信息和法律手段的混合战争。在这种模式下,双方保持直接军事交火的阈值,同时在其他领域激烈对抗。
经济领域,西方对俄实施多轮制裁,俄罗斯则通过能源武器和转向亚洲市场反制。信息领域,双方展开全方位舆论战。网络空间,相互攻击频发且日益激烈。
这种新型冲突模式创造了一个危险灰色地带——既非和平也非传统战争,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持续对抗状态,随时可能升级为直接军事冲突。
全球风险:核阴影笼罩世界
最令人担忧的是核风险急剧升高。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明确规定,当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时,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。与北约直接交战无疑触及这一红线。
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此前警告:“若北约国家提供的武器被用于攻击俄罗斯领土,这些武器输送队伍和决策中心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。”
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回应称:“任何对北约领土的攻击都将触发集体防御条款。”双方剑拔弩张,误判风险空前增加。
中国立场:劝和促谈避免升级
面对急剧升级的局势,中国外交部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。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多次表示:“乌克兰危机只有通过政治解决才能找到出路。”
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十二点方案中,明确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,反对武装攻击核电站等和平核设施,并呼吁保障核安全。
未来走向:和平谈判或全面升级
俄罗斯此次声明将如何影响冲突走向?分析认为可能存在两种情景:
一是迫使北约内部重新评估对乌支持程度,某些欧洲国家可能因害怕直接卷入与俄冲突而减少军事援助,从而为谈判创造空间。
二是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,俄罗斯可能加大对北约国家援助设施的威慑力度,甚至采取某种形式的“不对称回应”。
目前,俄美间仍保持有限沟通渠道,避免误判和意外冲突。但随着俄正式将北约定为交战方,这些沟通渠道能否继续有效运作,已成为国际社会最大担忧。
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仍坚持“北约不是冲突参与方”,但俄罗斯现已彻底撕下这层伪装。
南京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